2)第138章:铁的扩张(二)铁器出口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耕田,但是要花大价钱添置铁器农具对国人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家里有闲钱,国人们可能会用来整备更好的兵甲,这样战时不仅可以保命,甚至还能建立功勋,登上士人阶层,无疑是更划算的。

  所以国人虽然可能会买,但是估计也只是少数国人。

  野人大多贫穷,他们处于乡野之间,应该来说是耕种需求最大的一批人,可是他们一年的收成,大多被贵族征走了,根本存不下闲钱。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根本没有钱来买铁器农具,改善劳动效率。

  奴隶更不要提了。”

  端木容的话说得很清楚明白,也就是说“士”、“国”、“野”、“隶”四个阶层,除了国人有少量需求外,铁器农具在各国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市场。

  家臣们之前也多是那下三个阶层出来的,对端木容所说之话深表认同,士人们是最有钱的,却没意愿买铁器农具。

  “那端木君的意思是?”计察也被说服了,诚心请教道。

  “也只有铁制兵器的出口,才能让有钱的士人、国人们趋之若鹜。”端木容道。他的意思便是要彻底放开“铁制兵器”的出口限制。

  “臣赞同此议。”一向不怎么说话的工备司主官左林突然出言,加入了端木容的一方,赞同放开出口限制。

  只见他谨小慎微地言道:“我们黑山工备司所生产的铁器质量非常好,所以即便我们只是出口铁器农具,想来大多数也会被士人和国人们溶了重新锻造成兵器,甚至是礼器。

  如此一来,实际上我们出不出口铁制兵器都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生产铁器农具和生产铁制兵器其实在工备司的时间和耗工上是相差不了多少的,但是明显铁制兵器在各国会更受欢迎,所以价格估计也会更贵。

  所以出口铁制兵器要比出口铁制农具赚到更丰厚的利益。”

  真实华夏历史上,那段铜铁并存时期,各国多是“美金以铸剑戟,恶金以铸锄夷。”

  “美金”指的便是青铜,主要用作礼器,兵器等;“恶金”便是指铁,多用作农具铸造。

  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铁刚出现时,炼制和锻造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铁比铜要软上许多又极易生锈,所以铜被称为“美金”,而铁被称为“恶金”。铜用来铸造刀剑,而铁只能作为农具。

  然而黑山工业在于正总工程师的指导下,批量生产锻打出来的铁,自然不是那种很软的恶铁,虽然比不上后世的钢铁,但是与此时的青铜相比也是不落下风。

  基于这个前提,所以左林才说铁器农具流通出去也会被各国的贵族重新铸造成刀剑,所以无论出口农具还是兵器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

  端木容惊讶地看了左林一样,对其投去了赞赏的眼光,认同地说道:

  “不错,左主使说得在理。各国商人其实早已向我打听过黑山铁器能否对外销售的问题,甚至给出了报价。

  他们的出价上,相同重量的铁器,铁制的兵器要比铁制的农具,价格上高上三倍左右。”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