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4章:诸侯之路(二十三)郲邑家主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郲衡站在城楼上,向下俯视着城池周边的平野,看着国庶们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他亦露出欣慰的笑容。

  今年郑国遭受战乱之灾,为弥补钱粮损失,国君势必会对那些未受侵害的各邑征收更多的供税,也就是说他们郲邑今年得承担更多税额。

  好在上天仁慈,今年的天气还算风调雨顺,到秋收时应该能有个好收成,可以勉强应付过去。

  如今他只希望前线的征讨战事不要持续太久,不然应付前线大军的粮草供应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势必给沿途各邑又增加不少负担。

  这是郲邑城,郲氏的聚居之所,郲衡便是郲氏的年轻家主,因而时刻为自家的郲邑计算着。现今的郲氏家主,虽本身资质平庸,但性格沉稳,被认为是一位守成之主。

  郲氏是商代的殷之别族,食采于郲(今郑州市北郊古荥镇一带),故以郲为氏,后子孙去邑为来氏,也就是后世的来姓。

  郲国历史上也曾显赫过,它是商代宗国,又处于王室西境,从地缘政治上来说是商王室西部的一面保护伞。殷虚甲骨卜辞中曾多次出现“来”的身影,商王多次通过占卜到郲国去巡视或狩猎。比如卜辞:“王往田从,来崇,豕擒。”再如:“未卜旅贞,王其田于来,无灾,在二月。”可见郲国与王室关系之密切。

  周武王灭商后,郲国亦亡国,西周初期其领地被分封给了东虢国。进入春秋,郲地落入了郑国的囊中,成为了郑国的郲邑(时郲)。

  如今,郲氏虽仍为郲邑之主,但毕竟是殷商遗民,故而备受姬姓郑国的猜忌,而郲氏也只能更加兢兢业业,夹着尾巴做人,以免惹怒国君。

  此番郑国由公子元统帅两万大军征讨入侵北境的黑山军,郲邑也挤出了一千余人前去军中效力,为得就是讨好郑国朝堂君臣,以彰显郲氏仕郑的忠心。

  为此,乡间的农活便得要由家中壮妇、老人多辛苦一些操持了。好在郲邑所处乃是濮水和荥水两河的交界平原,是难得的一片沃土地带,有着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只要有人耕作便能有不错的产出。

  正在欣赏着农人劳作的郲衡,心中盘算着今年的秋收情况,忽的,一支“郑人”军队打北面而来。

  郲衡不疑有它,以为又是来为前线征粮的郑人军伍,虽然心中隐隐有些心疼,但他仍恭敬地赶忙上前去迎接。

  “郲氏欢迎郑军远来,一路辛苦,还请入城稍歇。”

  看着眼前这位举止谦卑有礼的贵族,以及他身后的三五随从,为首的左濮猜想这人或许是这郲邑中的大人物。他看向身边真正的郑人俘虏,那人背后被小刀捅着,不得不实话实说,对着左濮小声道:“此人便是郲氏的家主。”

  左濮作为前锋,依照于正之谋采取了袭扰战术,为的便是“疲”军,通过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