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1章:君临(一)爵位之议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王室已经再无实力发动平叛战争。

  所以这降等袭爵初听来,似乎带着些侮辱之意。

  “终究是邘国没落太久了,也难怪人家会看不起。”于正叹着气道。

  之后的几日,通过井氏宗族的力量,于正和百里奚陆陆续续又会见了一些畿内的王室官吏,礼物陆陆续续送出去不少,但求爵的事情却是一直停滞不前。

  直到元锐处也传来消息,齐国似乎有意在郑、邘之间权衡,甚至有可能为了拉拢郑国而出卖邘国的利益,而且卫国也有意收回卫地的封邑,齐国似乎也是支持的态度。

  真的是全员恶人啊,之前想指望它国特别是齐国,如今看来还是太天真了。

  此事让于正内心彻底定下了主意来。降等袭爵就降等吧,好歹先把诸侯之位给定下来,如此他才能有余力和郑国、齐国、卫国等国周旋。

  如此,百里奚便带着于正又亲自登门拜访了小宗伯,送出了不少礼金,这才换来小宗伯答应尽力一试的话语。

  周朝属于诸侯的外爵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均世袭罔替,封地称国,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

  《周礼·地官·大司徒》: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

  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属于诸侯国内的内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如今天下各诸侯疆域早已变更地面目全非,所以封爵也不再以土地疆域为主要的考量了,这一点上可供操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既然是降等,自然“公”的爵位于正是不想了,可接下来的四等爵位也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男”爵,“男”爵是周朝吾等爵位,一般是异姓之国,而且多是附庸地位的小国。于正好歹是姬姓,以姬姓封赏男爵则未免太低了。

  再说“子”爵,“子”爵是周朝四等爵位,倒也有很多,但无一例外都是蛮夷。比如楚国(楚子)、吴国(吴子)、越国(越子)等如今已发展壮大起来的国君,还有莒国、牟国、温国、沈国、顿国、钟离国等等。

  所以“子”爵也不是最佳的选择,但却也是有可能的。

  再说“伯”爵,“伯”爵是周朝三等爵位。封伯的诸侯主要有秦国、郑国、曹国等,小宗伯认为“伯”爵相对的可能性最大。

  而“侯”爵,是周朝二等爵位。周朝诸侯国中,绝大多数诸侯都爵位都是侯,所以才叫“诸侯各国”,比如有鲁国、齐国、陈国、蔡国、卫国、邢国、晋国、燕国等。在本质上来说周朝的公爵和侯爵差不多为一级,只不过公爵的地位和待遇优越一些。

  所以“公”爵和“侯”爵来说未免太高,毕竟于正未有开疆拓土、平叛和抵御异族等大功,只是华夏内部的战争,故而贸然封侯爵也会使各诸侯国有意见。

  “邘子”或者“邘伯”,这一切皆要看小宗伯的运作手段了,于正现在只想快些搞定诸侯之位。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