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大夫首战(一)廷议纷争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法可依,国君也不能太过苛责,这就是他的打算。

  “既然诸君已经知道漕邑大夫故意借机生事,挑起争端的意图,我等却断没有再入其陷阱的道理,不如此事就此做罢吧,无论谁是谁非都不要再追究了。”有士人如此提议道,毕竟又没伤害到他们的切实利益。

  公子辟疆端坐于主位一言不发,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原本卫乃大国,曹乃小国,在爵位上也是,卫侯曹伯,所以曹卫交通,诸侯往来,向来都是曹君对卫君执礼甚恭。但如今一切情势都反过来了,曹君抱紧齐侯大腿耀武扬威,而卫君有国难回,居于曹地,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变化,也让两边的臣子各自变幻了态度,漕邑大夫都欺压到卫侯身上来了,卫国还要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是啊,漕邑忧我亦在情理之中,如今正该约束民众,不能再给他借口来驱赶我们了。再说此次我们各家说来也没多少损失,最多不过失了几个干活的农夫罢了,也算不得什么事。”又有卫国士人如此人附和道,算清得失,也觉得不算什么。

  “那营中闹事的几百人怎么办,如此喧闹不停也不是办法?”又有人提出这个隐患。

  “反了他们,一切都是为了我卫国的利益,个人的些许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先好言相劝,不行,就派兵镇压。”说话这位大夫倒是一副威武雄壮的样子,看样子倒也是领兵之人,此人乃是宁速大夫一系的大夫孙纥。

  卫国的卿族中,孙家和宁家向来亲厚,毕竟两家同出自卫武公(字惠孙)之后。宁氏以邑为氏,而孙氏则以名为氏。自武公后,如今宁家传至宁速已是五世,而孙家至孙纥已是六世,所以私下里孙纥还得称呼宁速一声族叔。

  于正端坐于席,听着议事厅中卫国士大夫们的一派妥协退让之声,甚至要反过来对付自己此番遭难的子民,实在有些听不下去,愤而起身,怒道:

  “这话是何道理,我卫国民众何辜,先有漕邑之难,其冤尚不得彰,如今诸君不能为其做主,却反要受尔等责难镇压,如此御民之术,岂不令人心寒。”

  于正这话说得是义愤填膺,但在旁人看来,却不正是因为你不安分守己,这才惹出了这般祸端嘛,如今在这逞什么威风。

  “于正大夫何意,莫非真要为这些庶人而置我卫国社稷于不顾,往日你放纵那些家属喧闹之事,你当真以为无人知晓吗?”

  既然于正当庭如此不留情面,孙纥毕竟也是一国大夫的身份,岂会真的怕他,当即也在公子面前怼了回去。

  上大夫宁速见二人如此,微微皱眉,却也未曾多言,心里埋怨于正不知分寸,也怨孙纥过于计较。

  于正却也毫不退缩,反讥道:“君生的倒是体貌雄壮,看来也是领兵之人,奈何只知内斗而怯于外战。诸君如今如此惧战,而那狄人凶残十倍不止,它日又可敢领兵从狄人手中收回故土。”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