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历史改变(七)各人心思(求免…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能以后再补。

  至于自己的几名家臣,西门吉、计察、渠仰、元锐、施展五人,于正则邀请他们一起用了午膳。众人把酒言欢,畅谈理想,饮宴了二个多时辰方休。随后于正又给他们各自发放了一百大钱的节礼,准了三日休沐之假。

  送走了手下的家臣后,于正还处于醉醺醺的状态呢,姬春却迈着小碎步来了。

  “大夫,提前道声正朔节好。”姬春坐于对面,有些害羞地说道。

  “姬春姑娘,正朔节好。”于正双眼迷蒙,支撑着自己勉强坐得端正些。心中思忖:应是许穆夫人有什么吩咐,所以才遣了她来。

  于正与许穆夫人两家的关系一直维持得不错,这份关系可说对双方都有好处。尤其是于正,在他与公子辟疆交恶后,这位公族之人的亲善便显得尤为重要了,或许还能帮忙从中说和一二。

  “姑娘见笑,我家主君今日午宴上多喝了几樽。”一旁收拾碗筷的侍女春梅赔笑道。

  “无妨,临近佳节,多喝几杯也是正常。”姬春倒是显得非常能体谅人。

  “姑娘见怪。”于正半醉不醉,闻言也抱歉道。

  姬春则是低头小声道:“之前,我随夫人去了趟齐都临淄。”

  “嗯。”于正有些莫名其妙,这他知道,许穆夫人的车队是去了趟齐国,见了齐桓公,还讨来了许多援助。这营里的人都知道,说这干嘛。

  “临淄可真繁华啊!”姬春回忆道,眼波流转。

  “是啊,繁华。”于正无奈地应和道,总归是女生,也不能硬怼,只希望她能早早说事。

  齐国工商业发达,兼有鱼盐之利,临淄一国之都,自然是繁华的。

  齐献公上任国君即位后,复都营丘。为防备纪国入侵,他加固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

  “大夫家在邘邑,靠近王都附近,应该也很繁华吧。”姬春不知该聊些什么,只能又问家乡。

  “是啊,以前是很繁华,如今不行了,受郑人的欺压盘剥,城墙都被削矮几分,不过仍然很美便是。”

  于正有些着急,怎么又聊起家乡来,该说正事了姐姐,许穆夫人到底有何吩咐要你传达。

  “真想去看看啊。”姬春嘴里吐出来的,又是这般简短而无多少实际意义的感叹。

  于正再忍不住,直言道:“姑娘,可是夫人有……”

  “送你。”姬春却是从怀中拿出一物,塞了过来。

  “一块玉佩,上面还打着中国结?”于正接过礼物心中有些疑惑。

  姬春却是小跑了出去,心中幽怨:这个木头,这玉可是她花了不少体己在临淄买的上好的羊脂玉,还有那结也是自己亲手打的。

  还是一旁的丫鬟春兰机灵,懂女孩子家心思,见了礼物立马便明白过来。她对着自家主君恭贺道:“恭喜主君,看来姬春姑娘是对主君有了情意。”

  “情意?”

  看着自家主君一副木纳的样子,春梅只好多嘴,继续点明道:“这结是同心结,乃是姑娘们编来送给情郎的。”

  “嗨,原来不是中国结,我说怎么模样有些古怪。”于正提溜着同心结四处打量,内心嘀咕道。

  “不过姬春姑娘虽好,也是卫国的宗女,地位上倒与主君相配,就是年龄大了些,已经是老姑娘了。”春梅言道。

  于正待下宽容,时日久了,丫鬟们胆子也大了许多,这一句便是奴仆们不该有的多嘴之言。主家终身大事,岂容一个丫鬟可说长道短。

  好在于正却是浑然不觉:“二十出头就是老姑娘了?你让后世那些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们可怎么活啊。”

  姬春因随许穆夫人远嫁许国而耽误了少女最合适的出嫁年龄,这是于正本就知道的。后世的他倒是一点也没觉得她老,不过对她也没特殊的感觉,要说感情那肯定是没有的。

  不过被人喜欢,说明自身有魅力,这是好事。

  想通了这一点,他将定情信物随手一放,酒劲恰涌了上来,于是转身回屋睡觉去了。

  【作者题外话】:注:中国结。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的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延续至今。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