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五章:侵攻复土(五)坐而论道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人皆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惹得于正心中的“名人控”兴起。

  那年纪略大的老年男子,年约六旬,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乃是鲁国已故大夫无骇之子,食邑柳下。(死后谥号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无骇是鲁孝公曾孙,鲁国的公族,曾任鲁国司空之职,因而也称司空无骇。他生前曾统帅鲁师灭掉极国,立下战功,所以死后,鲁隐公便以无骇祖父“公子展”之名赐予“展氏”,从此后人便正式开始以“展”为姓。

  无骇身居高位,为鲁国的上卿。然而到了儿子展获这一代,因其坚持“以直道事人”,所以连续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如今只任鲁国的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

  另一男子,年约四十左右,这人却更是有名,他乃是田姓的得姓始祖,陈国的流亡公子妫完(陈完)。他的后代在齐国完成了“田陈篡齐”的状举,让后世所有统治者对于想要收买人心的商人,都格外的保有戒心,开始不断打压。

  三人通过了姓名,互相谦让一番,便再次落座,开始“坐而论道”起来。

  因无论是展获,还是陈完,或是于正,三人皆有贤名流传在外,所以此次会面也被后人称为“三贤之会”。这处河边的亭子,日后更被人改名成了“三贤亭”,成为了一处名胜古迹之所。

  “我见二位兄长适才似乎在谈论着什么,小弟不才,可否参与一二?”于正有幸见到两位历史名人,心中自是兴奋不已,欲要和他们好好交谈一番。

  “完的确有一事一直想不明白,刚才向季禽兄讨教了一番,却仍不能解惑。”陈完淡淡回道。

  “哦,所谓何事?”于正大咧咧地问道。

  “便如鲁国之事,公子相争不休,若君处期间,到底是该争还是不争呢?”陈完说着,语气多有愁苦之意。

  结合他的身世,于正立马便明白过来,这是陈完触景生情,由鲁国最近的庆父、季友之事,想到了自己身上发生的家庭人伦悲剧。

  “那您是怎么决定的呢?”于正没有回答,反问了一句。

  “不争。”陈完仍旧淡淡回道。

  妫完者,陈国公子也,陈厉公妫跃之子,在陈国素有贤名。陈国国君宣公见太子御寇与公子完交好,以为他们密谋不轨,就杀死了太子御寇。御寇被杀后,公子完担心会祸及己身,于是携家带眷往齐国去避祸。

  如今正好路经鲁国,顺道便拜访了一下本地的贤人展获(柳下惠),这才有了二人亭中之会。

  “然而你虽不争,别人却是要争,不争也要流血,争也要流血。”于正说着自己的见解。

  “正是如此。”陈完喟然长叹,“不管争与不争,他都要杀人,天下汹汹,又有何处可得不争之世?”

  “既然如此,那便不如争上一争呢,以杀止杀,建一个自己心中的‘不争之世’,可乎?”于正铿锵应答。

  “好个以杀止杀,妫完受教。然此君之道也,非吾之道。”陈完有些遗憾的说道。

  一旁的老者展禽闻得二人之言,却是淡然一笑。其实他心中早已知道会是这个结果,所以先前陈完问他,他才不做过多的开解。

  其实三人心中各有各的“道”,又岂是他人可以轻易改变的。

  比如自己是“持正之道”,以“正直事人”,而陈完,是“不争之道”,与人为善。如今看来,这位新认识的“贤大夫”于正,似乎却是“杀伐之道”。

  【作者题外话】:喜欢本书的大家投票支持一下吧,这个题材试读不高,也只有靠忠实书友们的追读了。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