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52章 分兵两路,震慑楚国_纵横万界:从秦时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咸阳宫,大殿

  “李斯,你认为寡人下一步该怎么做?”嬴政看向下方的李斯。

  “根据罗网送回来的消息,魏王最近和齐、楚两国来往甚密,似有合纵之意。微臣以为,剩下的齐、楚、魏三国中应当先灭楚。”

  “何以见得?”

  “启禀王上,在这三国当中,以楚国国力为最强,疆土最为辽阔、兵力也最为雄厚。若能先灭楚,其余会望而生畏,甚至会不战自乱,我们会收到敲山震虎的效果。等同于灭一国而取三国。”

  “但寡人认为,魏国也不可小视。”

  “王上所言极是,不过天经地纶,此消彼长,实力也总是在不断的变化。魏国纵有千军万马,精兵强将;无奈魏王是心胸狭隘之辈,鼠目寸光,且畏惧我大秦久矣。国家再强大,如果它的国君蝇营狗苟,那国家也不过是一盘散沙。”李斯说道。

  在将近两百年里,拥有最丰厚人才资源的魏国,出现的名相名将却寥若晨星。与此同时,战国天空成群闪烁的相星将星,却十之七八都出自魏国。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奇迹。

  大争之世,何物最为宝贵?人才。

  风华魏国,何种资源最丰厚?人才。

  魏国政风,最不在乎的是什么?人才。

  凡是熟悉战国史者,无不为魏国这种尊贤外表下大量长期人才流失的怪诞现象所困惑。魏国曾经被后世调侃为“第一人才储备基地”——商鞅、范睢、张仪曾经都层身在魏国。

  在魏惠王执政的五十一年间,因对吴起的变相排挤,对商鞅的视而不见,对张仪的公然蔑视,对孙膑的残酷迫害,对乐毅等人的放任出走,导致商鞅、孙膑、乐毅、张仪魏人他们离开了魏国。

  自他及之后的五代魏王们,在人才的任用问题上,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差,只愿聘请在外国已经出名的人,不再从本国的布衣才子中提拔任用,更将本国的王室大才弃之不用,终于将魏国的重量级人才撵得干干净净。

  当一个国家,让自己的学子们对它不愿感恩时,这个国家就已经病入膏肓;当一个国家,留不住它的精英人才群体时,这个国家就已经开始衰退;当一个国家对人才问题视而不见之时,这个国家就已经衰落。

  由此可见,这魏国只想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全然没有逐鹿天下的雄心。如今上得了台面的人物,怕只有魏无忌了。

  “嬴成,你的见解呢?”

  “启禀王上,臣认为应该兵分两路,同时伐楚、灭魏,免得他们彼此呼应!以大秦现在的声威、实力来看——可以做到!”嬴成提出自己的看法。

  “到底是嬴姓子孙,说的好!”

  连年征战,加上在外守卫边关的十万将士外,大秦现在有近六十三万兵力,完全有能力一打二。

  所以当前最要紧的是囤积粮草,以及补充兵员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