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章 掏心窝子的话_朱由捡:大明第一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廷可以想点办法解决,问题是,大明学堂只有那么大,根本容纳不下啊!”

  大宦官心里腹诽不已,同时也有些叫苦不迭。

  这个新主子,想一出是一出,几万人同时涌入京师,就等于是朝廷多养了几万兵,大明朝烂成什么样子了,难道他这位当皇帝的心里就没点逼数?

  “不就是银子么,不要紧,这些学子今后挣来的银子,养活三十万人、三百万人都不在话下。”朱由检笑呵呵的说道:

  “忠贤啊,要成就大事,就不能如此抠抠搜搜的,不要心疼那些坛坛罐罐,打碎了,咱们还可以挣回来的。

  有一句老话儿怎么说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放心,朕心里有数!”

  魏忠贤:‘你心里有个屁数!’

  败家子!

  可面子上,大奸臣魏忠贤却不敢表露出来。

  他愁眉苦脸的给朱由检算账,说这三五万学子一旦入京,不但会直接消耗掉朝廷数十万两白银,更为严重的,是因此而产生的其他额外支出;

  比如治安、物价浮动、修建生员宿舍、食堂……

  零零总总,怎么着也得糟蹋好几十万两银子,这还不算这些人‘学业有成’后的俸禄、车船用度,以及其因为取得所谓的‘功名’,而豁免的田赋。

  魏忠贤果然是精明伶俐,对大明朝的经济运行状况熟悉无比,很多数字脱口而出,一手‘珠心算’简直堪比小型计算器。

  朱由检听得一愣一愣的,好半天都插不上嘴。

  朕不就是想乱花银子吗?如果把账算得太清楚,那还叫败家?那不就又成了‘崇祯皇帝第二’了!

  “忠贤啊,账可不是这么算的,”朱由检语重心长的说道:“你想想,根据徐光启、宋应星等人的说法,咱大明朝现在面临的,可不仅仅是一年两年的大涝大旱,而是九渊大灾轮番肆虐啊!

  如果仅仅是西南贼寇,东南倭寇,西北边乱,东北建奴威胁,我大明朝何惧之有?有你魏忠贤居中调理,咱大明还不是压着他们往死里打?

  问题是,九渊大灾一旦开始,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以我们当下的生产能力,能不能熬过这一关?

  不是朕危言耸听啊忠贤,朕饱览群书,发现一个基本规律,那就是每次所谓的九渊大灾降临,往往便伴随着王朝更迭、天下大乱!”

  朱由检默默开启‘大忽悠术’,神情肃穆的说道:“朕查阅上下两千多年的史料典籍,发现这个所谓的九渊大灾,其实是有迹可循。

  比如,第一次爆发,是在商周之交,北方大寒,断送了大商王朝,第二次为东汉末年,三国、两晋时期,六月飞雪,北方游牧部落大举南迁,五胡乱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

  第三次,则是唐末、五代、北宋初,北方严寒,天下大旱,赤地千里,万里无人烟,百姓没饭吃只好起来造反,易子而食……

  忠贤,有些话,朕只敢与你诉说,咱大明朝如今面临的,恐怕就是第四次九渊大灾啊!”

  一番话说出来,魏忠贤大惊失色。

  同时,也是心神巨震。

  撇开那个所谓的‘九渊大灾’不说,但就是一个当皇帝的,给身边太监讲这种‘大逆不道’的话,简直是将心窝子都快撕烂了啊。

  “万岁爷,咱大明国运昌盛,固若金汤,江山社稷绵延千秋万载……”魏忠贤以袖掩面,哭泣出声。

  “好了好了,这不是还没有亡国嘛,你哭你的锤子呢!”

  朱由检笑骂一句,正色说道:“忠贤,有些话,对朝中大臣们,朕不敢说,也不想说。

  如今,这乾清宫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朕有几句知心话,就想跟你唠叨唠叨,你个老阉货可别嫌弃朕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些啰里啰嗦了。”

  魏忠贤一听,哭的更厉害了。

  皇帝笑骂他是个老阉货,这是完全把他魏忠贤当成了心腹之人啊……

  “忠贤,说千道万,这大明朝如果有一天真抗不过去,要亡国了,别人都有退路。”

  “只有你魏忠贤,与朕,绝无退路!”

  朱由检斩金截铁的说完这两句话,深吸一口气,憋了好一阵子,方才缓缓吐出,道:“所以,咱君臣二人,绝不能让大明朝完蛋!”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