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五百八十六章 居安思危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太可怕了!我会受不了的,我决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

  ………………

  没结婚的人在发愁,在应接不暇苦苦寻找人生目标,在努力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已经成了家的人,其实也一样在红尘中苦苦挣扎,而且这方面的苦恼也未见得就少。

  就比方远在海外的米晓冉,去年春节的时候,由于赵汉宇的极力支持。

  她如愿以偿的搬离了赵家的别墅,和赵汉宇在曼哈顿租了间公寓住下,过起了二人世界。

  可随着获得自由,独立生活的烦恼也来了。

  首先是经济问题,赵汉宇的工资不算多,实习期月薪大概是一千三百美元的水平。

  这笔钱要付房租,要养活两个人的生活,还要给米晓冉付语言学校的学费,学驾驶的费用,是根本不够的。

  所以在他们两个只能依靠家庭资助。

  在每月支持他们一千美元的情况下,他们两个人也不好花钱太随意。

  毕竟拿人手短,而且赵汉宇的妈妈还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过来看看。

  米晓冉又不挣钱,总得做出个会过日子的儿媳妇的样子。

  这样一来她才发现,合着得到的自由也是有限的。

  虽然不用再和赵汉宇的父母天天赔笑了,但即使他们不在。

  自己也会感受到他们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

  每天都没法偷懒,不得不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还要努力学习做饭,把家庭开支一笔笔记下来理顺。

  以备婆婆随时到访检查,能够交待得过去。

  其次,生活方面也有很大的不便,尽管赵汉宇租的房子离唐人街不远。

  米晓冉买东西走着去,走回来就行,用不着非得让丈夫开车来送。

  可语言方面反而成了最大的障碍。

  因为广东台山人的祖先最早登上这块土地,唐人街的老板几乎都是广东人。

  这里流行着一句话就是“不懂台山话,打工都难打”。

  这里的大人小孩说的都是米晓冉听不懂的台山话,“骑马过海”这句粗口到处可听见。

  甚至连双语学校教她英文的华裔老师,讲的也是台山话。

  米晓冉发现,这个地方能找到说普通话的人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哪怕是赵汉宇这样的家庭,他们懂得说普通话,可也会带上台山话的口音。

  有时候,她和这些店老板交流,反倒说英文,弄明白彼此的意思还要容易些。

  天知道这事儿有多么奇怪和别扭。

  她总有一种错觉,纽约的唐人街根本就不是华人的聚集地。

  因为言语不通,在她眼里,倒像是韩国街或者是越南街似的。

  最后,饮食方面,米晓冉极其不习惯。

  非常不幸的是,这个年代的美国简直就像是中餐的沙漠。

  这里的中餐馆,水平简直可以用胡来来形容,全是大锅菜炒的酸甜口的菜肴。

  外国人喜欢得要命,可米晓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