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四十四章 造星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责任。

  弄不好啊,今后这模特大赛就别办了,彻底散摊子。

  可就是因为“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皮尔卡顿公司作为法国知名的国际品牌,在国内服装领域的地位已经被神化了。

  大师因为在国际时尚行业地位显赫,又屡获大奖,本人专业素养和声誉也无人可以质疑。

  皮尔卡顿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大师从服装专业的角度解释了一下,顺带还给国内普及了些许国际上迪斯科的流行趋势,社会上的噪音和干扰就立刻降低了不少。

  谁让国内的时尚业就是人家给传进来的,手把手教会的呢?

  国内的服装业,实在找不出一个足够份量的人物能跟大师叫板的,或者说能平等论道的。

  甚至因为今年在金陵刚刚发生了一起美院的人体模特被逼疯的悲剧,不乏有服装行业的从业人员和艺术院校的师生,主动替大师站台发声。

  这些人齐声抱怨国内思想太守旧,排斥一切外来事物和新兴事物。

  有人还借用了刘海粟大师的话,说“关于模特的斗争,七十年前就在华夏大地上掀起过一场轩然大波。七十年后的今天,模特的处境怎么仍然这样艰难?这说明我们反封建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随后,社会舆论就发生了奇妙的转变,支持与反对的力量开始此消彼长。

  这种时候,或许是考虑到皮尔卡顿公司进入内地后,对于国内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发展,确实贡献颇大。

  再加上大师通过这届比赛选拔出的国内模特,即将被其带出国门,登上世界的时尚舞台。

  这也是有利于共和国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难得机会。

  上面便给了一句“对待新兴事物只有先充分了解,才能客观评价。不要因为国情不同,动不动就扣帽子,更不要少见多怪”的指示。

  就把这场演出风波,文化争论平息了。

  于是就连张嫱也顺带沾光了,由于她的演出和时装表演“捆绑”在了一起,等于无意中,也获得了官方默许的一张通行证。

  这么一来,她就终于得到了跻身主流舞台的机会,走入了新闻媒体的镜头。

  先是广播电台先找上门来,邀请张嫱做了一期节目。

  节目中除了穿插播放张嫱专辑里的那些歌曲,就是个人访谈环节。

  聊她的个人生活,聊她是怎么开始步入歌坛的。

  是怎么有幸得到在国内时尚盛会上献唱的机会的。

  问她的演出获得了观众如此热情的追捧,又是什么感觉。

  紧跟着就是几家京城报纸和音乐杂志争先恐后,来给张嫱采访,拍照。

  随后又是京城电视台来邀请张嫱参加一场首体举办,现场直播的文艺晚会。

  虽然劳务费和演出费,都没几个钱。

  可张嫱却因为这些登上官媒的机会,开始被大众认识。

  用后来的话说,就是在乐坛正式占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