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八章_我有一个三国分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学院,招揽天下英才。可惜自十常侍乱政,引发党锢之祸,太学院也被封禁。如今本相欲重开太学院,给天下士子打开上进之路,不知文若意下如何?”

  “此乃大喜事也!太学院为朝廷储才之所,也是天下士子的上进通道。

  如今朝廷人才匮乏,青黄不接,天下士子却因找不到投靠朝廷的机会,而不得不委身各地诸侯,诚为可惜。

  若太师能够重开太学院,于朝野皆是一件大好事!”荀彧立刻说道。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董拙提议重开太学院的根本目的,是为自己培养文官人才。

  经历了这一次次事件,董拙对朝中文官的忍耐已经达到极限,他迫切需要培养自己的文官体系,来将目前这些整日里跟他作对的文官替换掉。

  从本心来说,荀彧并不愿意此事发生,他不想让朝堂上,到处都是董拙的人。

  但他也知道,这件事自己挡不住。

  即便是他不同意,董拙也会绕过他去,安排别人去办此事。

  与其如此,还不知直接赞同,还能将此事的进度控制在自己手中。

  董拙哈哈笑道:“文若不愧是本相的知己,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啊!那不知文若以为,何人堪当太学令一职啊?”

  “高阳乡侯蔡邕,才学过人,文思敏达,向来为士人所重,堪当太学令重任!”荀彧略一思索,便说道。

  董拙心中暗暗点头,荀彧果然是选择了蔡邕。

  董拙欲以太学院来培养属于自己的文管体系,那这太学令自然是至关重要。

  必须是董拙亲近信任之人,才能担任。

  同时,太学令作为朝廷储才之地,肩负着为朝廷招揽天下英才的重任。

  而天下英才多在士族之中,所以必须选拔一位士族敬重之人,才能做好太学令。

  如今朝廷中,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蔡邕!

  董拙悠悠说道:“高阳乡侯虽然才学过人,名望卓著,但到底不曾为学,可入太学院做副令,让他直接做太学令,只怕力有不逮呀。”

  “那不知太师以为何人堪当太学令?”荀彧疑惑道。

  董拙呵呵笑道:“本相听闻,文若的叔父荀爽,乃是天下大儒!

  其担任院长的颍川学院,更是收揽天下英才,能人异士众多。

  若是能请慈明公担任太学令,将颍川学院并入太学院之中,那不仅让太学院直接成型,颍川学院的诸多学子,也能有机会入仕为官,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荀彧心中一惊,随即默然不语。

  他真没想到董拙的胃口竟然这么大,竟然直接盯上了颍川学院。

  颍川学院可是荀家六代家主,极全家之力开创出来的基业,乃是东汉六大派之一。

  士族为什么受各地诸侯的重视,不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钱粮财富。

  诸侯手中有兵,任你掌握通天财富,面对诸侯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