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七十九章 多留几天是几天(二合一章,今日更新完毕)_我为国家修文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乎到老父亲的病情,魏国庆不能不上心一点。

  向南小心翼翼地在茶几上摊开那半幅古画。

  这幅古画,除了下半部分被撕坏了之外,其他地方相对而言,损伤得并不严重,只是有一些因为潮湿而长出来的霉斑而已,这些霉斑,清洗掉就可以了。

  最麻烦的部分,反而是古画下半部分的碎片,需要重新拼图,但也算不上复杂,顶多就是多耗费一些时间罢了。

  向南查看完了古画的损伤程度之后,这才关注到这幅画的本身。

  这幅画,画的是墨竹,寥寥数笔,便将竹子的挺拔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竹子的边上,则是一处瘦长的山石,与竹子相映成趣。

  右下角应该是题有题识,可惜已经被撕碎了,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

  在华夏古代,以画竹子为名的画家,有很多。

  元代画家李衎,以画竹著名,他能画双勾著色竹,又善墨竹,笔法精谨,意态生动,所作竹好取整枝全景,且以风霜雨露等自然气候烘托竹子挺拔刚劲的个性。

  明代画家夏昶,后人誉其画竹高手,他绘画讲究法度,结构严谨,起笔收笔均以楷书入画,画竹几乎不见复笔。

  除了这两位,苏东坡、文同、赵孟頫等人都很擅长画竹子。

  但这幅画的画风和笔法,和以上说的几位,都不一样。

  “这幅画,是郑燮(xiè)的手笔?”

  向南扫了几眼,便抬头去问魏国庆。

  魏国庆点了点头,说道:“是,就是郑板桥的《竹石图》。”

  向南笑了笑,没再说话,继续低头看画。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人称板桥先生,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身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善画竹,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

  他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

  郑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

  他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又观察了一会儿郑板桥的《竹石图》,向南便站起身来,对魏国庆说道:“魏先生,这幅画,就先放在这儿,过几天你过来取就可以了。”

  魏国庆一听,便知道向南是接下这单修复业务了,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伸手握住向南的手,用力地摇了一摇,一脸诚恳地说道:“那就拜托向专家了。”

  “客气了。”

  向南说着,便示意身边的康正勇将这幅古画收好,准备上楼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