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1章 下一任首辅_穿越到明朝当举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待,若是周延儒下台以后,那么将会是谁接任下一任首辅之位呢?

  很显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善于朝对的陈演机会最大,尽管上一次朝对的时候,陈演被林敬问了个哑口无言,可是他在崇祯心中的形象并没有太过于受损。

  除此之外,前任首辅张四知也有可能重新入阁担任首辅一职。

  不过对于此时的林敬而言,这些人都不是他所希望的,而且辛辛苦苦联合骆养性搞了这么多事,林敬可不想重新换上一个还不如周延儒的昏庸首辅,因此他更希望由大学士蒋德璟担任下一任首辅。

  蒋德璟原本是天启二年的进士,资格也非常老,此人秉性耿直,敢于谏言,在担任迁少詹事时期,不愿意依附魏忠贤,即与文震孟同时遭排斥,直到罢官。

  等到崇祯继位之后,蒋德璟作为跟阉党势不两立的清流大臣,自然也受到了提拔重用,成为了侍读学士,迈向了入阁的第一步,而在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蒋德璟也充分表现出了其与同僚绝然迥异的节操,得到了崇祯的看重。

  实际上,在林敬看来,蒋德璟身上有一点他非常欣赏,那就是与其他大臣不同的是,蒋德璟是一个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大臣,他曾经提出过不少匡正时弊的建议,如制止占取民田,鼓励垦荒,恢复生产,无不是切中时弊的好提议,只可惜他并不受到历任首辅们的认可,因此一直没有得到施行。

  特别关键是在对杨嗣昌的问题上,蒋德璟表现出了与其他大臣截然不同的立场。

  由于杨嗣昌为了聚敛军费,曾经献上了四道措饷之策,分别是因粮、溢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事例、驿递,而这四个政策无不是害民之举,因此蒋德璟认为嗣昌倡聚敛之议,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胥为盗。又匿失事,饰首功,宜按仇鸾事,追正其罪。

  说白了,在蒋德璟看来,杨嗣昌跟当年的仇鸾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除此之外,更让林敬颇为赞赏的是,蒋德璟是当下少有的实干之才,并不是只会一味务虚。

  实际上,在原本历史上的崇祯十六年,蒋德璟通过认真调查和详细考证,将各边饷册细加刎接,计祖制九边及先后增设东西二协,昌、通、津、登、保五处,共16镇,一切新旧练饷兵马及屯盐、漕粮、马价,各项原额、现额,苦心编纂,分纲立目,写得一清二楚,甚至连诸形势要害,及近边部落,今昔疏议有可采者,都写的清清楚楚,写成了一本《御览备边册》呈递给了崇祯皇帝。

  只可惜到了此时大明朝的气数已尽,即便蒋德璟呕心沥血之下的呈奏,最终也并没有得到实施,依然只落了个束诸高阁的下场。

  一直到崇祯十七年二月时,内阁首辅陈演去职,崇祯这才想起了蒋德璟,将其引入内阁,让蒋德璟负责练饷一事,而蒋德璟却直言练饷殃民之咎,与崇祯发生了口角,最终选择在三月二号去职,此时距离京城沦陷只剩下了半个月。

  当然,蒋德璟的引罪出直并非是临危逃遁,实际上他深感自己身为首辅却未能挽救大厦之将倾,也未能拯救百姓,因此他虽然去位之后也并没有离开京城,而是一直都居住在外城,直到闯军贡献京城之后,才选择离京。

  后来到了南明时期,福王朱由崧由马士英等拥戴监国于南京,召蒋德璟入阁,蒋德璟认为自己无能,自陈三罪,固辞不受。

  等到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时,蒋德璟才同黄景防等人受召辅佐唐王朱聿键,后来兵败之后,蒋德璟选择绝食以表示尽忠守节之义。

  正因为蒋德璟的才华与人品,才使得林敬想着谋划推荐蒋德璟提前登上首辅之位,但是这一步并不好走,主要还是因为蒋德璟才刚刚入阁不久,如果立刻推其上位,只怕崇祯和众臣都不会同意。

  该想个什么办法呢?

  林敬不由得有些头痛。

  ()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