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 筹粮_少年之烽火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旧称榆阳,又叫驼城。虽然地处塞上但由于靠近无定河和榆河因而地势开阔,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小北平之称。

  它北靠长城,东临黄河,南抵乌延,西北与宁夏相临,地处晋陕绥宁要冲,从明带起便成为我国北方的军事重镇之一,史书记载:榆林府,习弓马,好战斗,兵民参半,以饷为命,所以说榆林从历史上就是一座兵城。

  这个榆林号称是西北的**堡垒,城池坚固,守军主力是国民党的二十二军,这个二十二军从1918年随陕北镇守使井岳秀开进陕北,由一个营几百人逐渐扩大到一个军人员两万多,虽然是国民党的杂牌部队,但住榆林已经有三十多年,大部分军官和士兵都带家属和财产。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我们党在陕甘宁创建根据地后,大部分的地主富农都串进了榆林,这部分人更是与榆林唇齿相依对**极端仇恨,二十二军和榆林的实际掌握人邓宝珊也不是一个简单人物,对坚守城池很有一套。

  当时由于我军没有对城市作战的攻坚经验,火器很少,又严重缺粮,因此历史上西北野战军对榆林的攻击作战以失败收场,不但没有达到自己的作战意图还使部队遭受了重大损失,这也是人民解放军战史上始终不愿意提到的败仗之一。

  这些事做为后来人的李勇很清楚,但是清楚又能有什么用,自己只是一个小连长,高级指挥员见都见不到,更别说提什么建议了,现在只能是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了。

  来到了靖边后李勇命令特务连除了卫生队,炊事班,辎重排留一部分看家外,其余的人员全部出动为即将到来的主力部队筹粮。

  西北野战军是我军历史上最艰苦的一支部队,而在榆林战役前后则是最为艰难,部队因为缺粮导致了战斗力下降,李勇知道现在主力部队的粮食很紧张,命令特务连不但要在靖边一带筹粮还要远出长城到北部的绥远省一带活动。

  只要是能吃的不管是什么全都买回来,把特务连几次战斗所缴获的大洋全部花光,如果碰到地主老财就下手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特务连只有几千块大洋而主力部队粮食的缺口太大了。

  因为特务连全是马队行动很迅速,几天的时间下来不但买回了大量的粮食还弄回不少牛羊牲口。

  这一天侦察排长张劲松回来报告:从长城向北不到二百里有个大地主叫刘成万,这个大地主不但有千顷粮田,还顾了无数的保镖,对我军买粮的通知是不但不理睬还让人威胁周围的百姓不要卖粮给我军,气焰很嚣张,当地的百姓都很惧怕,他回来请示该怎么办。

  李勇听完张劲松的报告心想:算你倒霉,就拿你为重新组建的特务连练练手吧。

  让李玉明通知部队集合,辎重排和炊事班卫生队留下,其余的连主力整队出发。

  辎重排的人一看这次又把他们留下都有些不高兴:“怎么老是我们留下,虽然我们叫辎重排,可也是战斗部队,不能和炊事班卫生队一样的。”

  李勇看到辎重排的战士有些不高兴,就笑着说:“你们看好家,仗还有的是,下次让你们去行了吧。”

  少年之烽火岁月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