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 空印案,是冤案吗?_大明:吓懵朱允炆,我成了皇太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空印案?”

  朱煐愣了愣眼,没有想到朱元璋会突然从方孝孺说起空印案。

  但转眼一想,方孝孺和空印案却也不无关系。

  方孝孺的老爹方克勤就死在空印案里。

  空印案事发的时候,方孝孺的老爹方克勤正任济宁知府,朱元璋对空印案的惩处,恰好又是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

  因此,担任一府首脑的方克勤便顺理成章地死在了朱元璋的铡刀之下。

  朱煐皱着眉宇,直直摇头,“不好说。”

  对于朱煐的表情,朱元璋没有任何的意外,

  不疾不徐地追问道:“怎么个不好说法?”

  他知道,若是朱煐这般说法,必定接下来还有下文。

  朱煐凝着眉宇,道:“这案子和胡惟庸案一样,其实都是那种无法简单以黑白对错相辩的案子。”

  “说是冤案吧,也算得是个冤案;可要说不是冤案吧,也算不是冤案,就看看这件案子的人,是站在什么立场角度去理解。”

  朱元璋饶有兴致的问道:“那冤案是站在什么立场?不是冤案又站在什么立场?”

  “要是站在绝大部分官员立场,这显然是个冤案。”

  朱煐答道:“要说原因嘛,郑士利当年其实早就已经说过了。”

  “第一,空印文书盖的是骑缝印,并不是每张纸张都有完整的印章。”

  “这样的纸张文书即便流散出去,也不会造成什么坏事。”

  “而且,这种纸张一般人也不可能轻易拿到。”

  “第二,这些钱粮账目,从县到府、从府到省、再从省到部,最终由户部定论,涉及的部门太多。”

  “再者,我朝税收,又多用粮食缴税,粮食运送本来就难免损耗,这其间本来就很容易出现数额有差。”

  “而且,省、府距离户部,远的有六七千里,近的也有三四千里,校改错误之后再重新用印,交户部,这往来时日非有一年不可!”

  “所以,出现空印文书这事,其实倒也情有可原。”

  “第三,就是当今圣对此案的惩处,并不是依照大明律来惩处官员的。”

  “国家立法,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而后根据法律惩处违法者。”

  “但是,我朝之前并没有针对空印立法。”

  “而且,空印之事,是从前元就遗留下来的官场潜规则,大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且从来没有人因此祸罪。”

  “因此,当今圣因为空印案给那些涉案的官员治罪,既不符合律法,也不能服众。”

  “第四,朝廷培养一名合格的官员很难,能够官至一方牧守的就更不容易了,都是数十年培养所成。”

  “这些官员并非草菅,可割而复生,以不足以治罪的罪名论罪,而失去足以任用的人才,是国家的可惜。”

  听着朱煐逐条复述郑士利当年的书,朱元璋眉宇直皱,“这么说,你认为郑士利说得对?这是个冤案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