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吃茶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信。

  刘伴兴却是气愤,作势要训斥那坊市官,王延兴去将他拉住,转而对那坊市官说:“某此前对乡邻多有打扰,某心中也是愧疚不已,往后,某定然是不会再像往日那般胡闹了……”解释是解释了,不过那坊市官却是不太敢相信,再三确认衙内只是来看看之后,才满肚子不放心地过去维持秩序去了。

  坊市官不信,那些市民自然也是不信,随着王延兴走到哪里,那里的人就自动退避三舍,离得远远的,形成一个大大的空圈,在这人挤人的热闹非凡的市场上,形成一个诡异的圆圈来。

  这清场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好啊!

  王延兴无奈地摇了摇头,带着刘伴兴进了一家叫翠屏楼的茶铺。

  福建因为其多山,不利农桑,粮食和布帛的出产有限,却也是有特产的,比如茶叶!自南朝起,中国的南方就有人采茶、制茶、卖茶。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尤其是盛唐以来,饮茶风俗日盛,茶叶便逐渐成为了大宗商品。如果王延兴想在泉州找一条来钱的门路,茶叶,无疑是个可以考虑的选择项。只是,他的思路虽然是可取的,实际却没那么简单。首先第一点,他对唐代泉州茶叶的出产就没有概念,他只是知道,在后世,泉州附近的安溪出产的铁观音,是闻名海内外的名茶!却不知道,安溪铁观音要到清代道光年间才会出名,在唐代,铁观音还深藏功与名,不为世人所知。

  事实上,唐代的茶,跟后世中国的茶,无论是制法还是喝法都大相径庭!唐代的茶,则是蒸!蒸过之后再捣碎,拍成饼,再烤干。这种制茶方法,在宋代以后才开始改变,只有受唐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沿用了下来,叫茶道。

  至于喝茶,跟后世茶叶的喝法,也完全是两个概念:唐代制茶的方法在这个年代要喝茶,从茶饼子上掰些茶叶下来之后,先要烤,烤得越干越好,然后碾成粉,要越碎越好,然后再过筛,留下最细碎的沫子,拿来煮;煮出来的茶自然满满的都是白色的沫子,拿到后世的中国,差不多,那就是最次等的茶了,可偏偏在这个年代,讲究的就是这个沫子,美其名曰:斗茶!沫子多点就多点吧,还有更难以接受的,煮好的茶还并不是纯粹的茶,而是要加盐的……居然要……加盐!

  这样喝法的茶叶,你说能喝出茶叶的本来清香的味道吗?

  茶铺掌柜的,见王衙内来了,特意安排铺子里最厉害的斗茶高手,亲手调制。生怕王延兴不懂,分好茶之后,还一再说明,这个沫怎么怎么好,要如何的手法技巧才能做出来这样的花样。

  不得不说,他的担心完全是必要的,王延兴压根就没看明白他所说的那几个优点何在,硬着头皮点头答应着,喝了一口沫子咸味茶,入口的那味道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